來美國,又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發現中國很多傳統習俗與典故都很有意思,也很有意義。人家說從一個文化的語言就可以看出組成其文化中重要的元素為何,一點也不假。英文裡,除了直系親屬之外,其他的人都叫做cousin。根據中國人傳統,小賽應該尊稱我的表弟:表舅 (uncle) 。根據美國人的習慣,我的表弟是我的cousin,也是小賽的cousin。我對這一點實在很難習慣。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英語系國家不如中國人來得重視家族結構與關係。如果我不教小賽中文,我真不知道要如何教他認識這些中國文化精緻的細節,也不知道要如何向他解釋何謂『孝』,這一個字,似乎沒有一個完美的英文翻譯。

為什麼說到這個?孩子孝不孝順的問題還早,(可能也超乎自己掌握之外),是想到孟母三遷這個故事。

當年孟母為了讓孩子有個優良的學習成長環境一再搬家,現代的父母親不太可能說要搬家就搬家的。我們住的這一區雖然不算是高級住宅區,卻也是個交通購物方便,走幾步路就有公園有小商店街咖啡廳書店的地區。住這一區的人大多都是喜歡走路上街,不喜歡動不動就開車,注重生活品質的人。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多數住這一區的人多為年輕大學生,單身上班族,或是沒有孩子的年輕夫妻,我們在托兒所上的選擇很少。去年小賽滿一歲,我打算回去當上班族的時候,我們運氣好找到這一家托兒所。經營托兒所的這一對老夫妻就像老爺爺老奶奶一般慈祥和藹,似乎給了沒有常見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我們一點彌補作用。

小賽也好不容易習慣了那裡的作習,他有時候在托兒所比在家裡更乖更聽話,Sharon奶奶是除了爸爸媽媽之外抱過他最多的人。兩個月前一天Sharon奶奶突然告知我們他們打算六月底結束營業退休,因為Mike爺爺的眼睛不好,她一個人打理托兒所內內外外的事太累了。我們為此一消息感到又震驚又難以適應,想不到一年不到,我們又得為小賽另尋托兒所。

如果你不介意托兒所把餅乾甜食當作正餐餵你孩子,如果你不介意他們讓孩子一天看一個兩個小時的電視,如果你不在乎他們有沒有安排有意義的讀書學習時間,如果你不在意你的孩子可能會和其他孩子產生肢體衝突卻沒有人理會,如果你不在意你孩子會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那要找個托兒所並不是件難事。

跟孟母一樣,我們希望為小賽選擇一個優良的成長環境,我們希望他所結交的朋友也都是來自一個注重孩子教育的家庭。

我們第一個考慮的是有相當知名度的一間教會學校,不過他們的時間上和我們不是很能配合,加上學費又很昂貴(一個月$1200),雖然付了錢送進申請表,最後我們還是打消了念頭。另外一間離我們家也很近的教會也有托兒服務,不過只接受幼幼班(三歲以上)的孩子。

我們現在決定的是這裡的一間猶太社區活動中心的托兒所。價錢比上面提到的教會來得合理許多,離我們住的地方也不會太遠,雖然他們只慶祝猶太人的節日(也就是說他們不慶祝大多數美國人慶祝的基督教天主教節日,例如耶誕節),不過我們認為小賽可以多認識一個不同的文化,也沒有什麼壞處。跟托兒所的主任見面談過之後的印象是,他們有系統化的教學,教學的內容多樣,除了語言數學自然與社會科學外,還有美術,音樂,運動,舞蹈等。他們還有一個游泳池,想到小賽終於可以學游泳,我就好興奮。爸爸媽媽也可以另外付費成為活動中心的會員,活動中心裡設有健身房,大人小孩都可以到那裡運動游泳。唯一的大缺點是他們只提供早上及下午的點心,父母得先在家餵過孩子早餐,然後準備午餐的便當盒帶去托兒所。原因是猶太人吃的食物都必須符合其宗教的戒律,必須是Kosher,雖然托兒所裡只有20%的孩子是猶太人,員工還是不能碰不合戒律的食品。如果托兒所得全面提供Kosher的中餐給孩子們,將是個龐大的費用,所以他們決定讓父母親準備孩子的午餐。

想到我們得更早起床餵小賽早餐,還得幫他準備便當,就覺得好累,尤其他又這個不吃那個不要。不過如果他能因此有個正面的學習環境,爸媽還是要咬緊牙根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