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小賽之後,在一場因緣際會中接觸了本地的Le Leche League國際母乳教育協會。若不是因為這一群媽媽的鼓勵及心得分享,我大概早早就放棄餵母奶了吧。在這裡,除了學到許多餵母奶的技巧,了解到母奶比甚麼都好,這些媽媽還注重孩子玩具的安全,食品的健康,還有就是自然生產。

理論上來說,無論你是在家或是在醫院生產都可以選擇自然、低干預的生產,然而實際上卻未必如此。懷小賽的時候雖然沒有考慮過在家生產,卻也一心一意嚮往全自然的生產方式:沒有藥物,沒有靜脈注射,沒有會陰切開術,能避免開刀就不要開刀。結果到了那一天,我除了免開刀之外,其他我不想要的都沒有逃掉。要求無痛分娩是我自己的選擇,一但要求無痛分娩就得掛點滴,我懷孕十個月從來沒有水腫過,生小賽住院那兩天我突然注意到兩隻腳腫得跟大象腿一樣,一問之下護士說是因為吊點滴的關係。即便我在生產前用心地寫了一篇birth plan,還給了一份給我的婦產科醫師們,當天在醫院輪班的醫生還是連我的意見都沒問一下就給我會陰切開,我至今難以釋懷。很多研究都指出自然的裂傷比較快痊癒,想當初我痛那麼久,不知是不是有關係。


除此之外,懷孕的那時候也在診所受過許多委屈,還得在電話上受醫生的冷嘲熱諷,當時便打定主意等生完小賽就換醫生。現在的婦產科醫師們雖然態度不差,但同樣的問題是我覺得自己沒有受到一對一的關注,每次在候診室坐個半天,真正面對面跟醫生對談的時間只有五分鐘吧,匆匆地量了北鼻的心跳,就一副急著把我趕出去的樣子。有幾次還是住院醫師來作檢查。在醫院生產的時候也是一樣,除了最後半個小時醫生才出現,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的時間只有護士或是住院醫師,換班時間一到,又是一張陌生的面孔。

這也是為甚麼我這一次會考慮在家生產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需要一個真正能支持我生產理念的人在我生產的時候全程陪在我身邊,鼓勵我指導我用自然的方式來減輕產痛。從母乳協會那兒得知本地一位施行home birth的助產士,我打了電話去預約初次面談。她的辦公室是她家的一部分,不像醫生診所冷冰冰,那兒有張沙發給我們坐,還有玩具給小朋友玩,她還泡了杯熱茶給我們。這次面談花了約一個小時,內容不外乎我們對於生產一事的期待為何,以及她會如何在媽媽生產當天給予協助。除了生產全程陪伴之外,她還會在北鼻出生後陪著我們幾個小時,協助媽媽進食洗澡,確定北鼻可以順利吸奶後才會離開。這種一對一的關注,是醫院生產沒有的。

傳統觀念是醫院是生孩子最安全的地方。許多研究顯示對於低風險,健康的產婦來說,只要有專業有經驗的助產士在一旁指導,安排好緊急時的備案,在家生產跟在醫院生產是一樣安全的。另外還有研究顯示對於同樣健康的孕婦來說,規劃在家生產的媽媽跟計畫在醫院生產的媽媽們比較起來有更低的開刀率及更少的無謂醫療介入。美國的醫院跟其他歐美國家比起來有相當高的開刀生產率,嬰兒在醫院裡也比在家中有更高的受疾病感染的機會,此外,每樣人為醫療介入都有其風險,孕婦一但插上了點滴就得躺著不能自由活動減輕產痛,躺著的姿勢也並非最自然的生產方式,沒有重力的幫助,造成很多時候醫生得用器具將北鼻拉出產道。很多醫生也喜歡手動破水好加速產程,然而產道受感染的機會也因此大增。止痛或加速產程的藥物也並非百分之百安全。

我聽過好多在家生產的故事,身邊也有朋友有親身的經歷,目前我聽過的故事都相當順利,媽媽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自由活動,要沖澡就沖澡,要吃東西就吃東西,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生產地點與方式,除了助產士之外,沒有其他陌生人來回走動,沒事就往你的私處瞧。孩子出生馬上進入媽媽的懷抱,家裡若有其他小孩也可以陪在身邊。

真的,這是我最嚮往的生產方式了。可惜就像我常常跟小賽說的:You can’t have everything you want in life。天不總是從人願,小賽的爹還是覺得在醫院比較安心,那位我喜歡的助產士只在家中接生,試過另外一個助產士協會,她們以我有妊娠糖尿病一由而拒絕收我。看來,我跟home birth無緣。目前的計畫是跟小賽的爹一起去上Bradley Natural Birth的課,或是買書來自修,希望至少可以有個我希望的全自然hospital birth。

022309 31w sono

我們的寶貝,31週。北鼻,無論如何,只要妳健康!

推薦參考紀錄片:The Business of Being Born